轉載|張曉坤教授團隊發文Nature子刊揭示衰老相關分子機制
編輯:2021-10-21 15:52:50
10月13日,廈門大學藥學院張曉坤教授課題組在《自然》期刊的子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發表重要創新成果。這項研究首次揭示了孤兒核受體Nur77能夠發生相分離、進而通過相分離介導了線粒體自噬的分子機制,發現了這一機制在衰老過程和疾病發生發展中的生理功能。
線粒體是細胞內的一個重要細胞器,不僅是細胞的能量加工廠,還參與諸多細胞過程,其損傷及功能缺陷與人類衰老和癌癥、代謝紊亂、神經退行性疾病等嚴重的疾病有關。因而調控線粒體功能、清除損傷線粒體是藥物開發的一條有效途徑。張曉坤教授團隊長期聚焦核受體Nur77的線粒體調控功能研究, 2017年在《細胞》雜志子刊《分子細胞》(Molecular Cell)發表了一項重要成果,發現從傳統藥用植物雷公藤中分離提取的雷公藤紅素(Celastrol)能夠結合于孤兒核受體Nur77,通過自噬途徑, 清除損傷線粒體,從而抑制炎癥及肥胖等相關疾病。然而, 核受體Nur77如何清除損傷線粒體的分子機制還需進一步研究。
近年來,科學家們發現相分離調控細胞內的各種信號傳導通路,在人類健康中起關鍵作用,是藥物開發的一個嶄新領域,但相分離是如何參與隔離大型細胞器,例如清除損傷線粒體,其中的機制仍然不是很清楚。張曉坤課題組的研究,首次發現核受體Nur77能夠通過其N端的無序結構區域發生相分離,并介導了損傷線粒體自噬的分子機制。研究發現雷公藤紅素促進了Nur77 C端的LBD結構域泛素化與自噬受體p62的UBA結構域相互作用,形成了隔離損傷的線粒體無膜細胞器,并通過Nur77 N端的無序結構區能夠與p62的PB1結構域相互作用,通過促進p62相分離顆粒的大小和流動性,完成了損傷線粒體在溶酶體中的清除。該研究揭示了線粒體自噬需要Nur77和p62的多價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相分離的分子作用機制, 同時也證實Nur77介導的線粒體自噬在衰老及其它疾病發生發展中的功能, 對研究核受體家族成員N 端無序結構區域的生物學功能,及開發靶向線粒體的雷公藤紅素藥物提供了一個新思路。
廈門大學藥學院彭雙周博士和陳曉惠博士后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張曉坤教授為通訊作者。藤濟醫藥蘇迎博士團隊參與了該研究工作。該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海洋經濟創新地區域示范開發項目、福建省科技廳、廈門市科技局、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等的經費支持。
文章題目為Phase separation of Nur77 mediates celastrol induced mitophagy by promoting the liquidity of p62/SQSTM1 condensates
論文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1-26295-8
(圖/文:藥學院)
關于藤濟醫藥
藤濟醫藥是一家以首創新藥研發和應用為基礎的高科技生物醫藥企業,擁有一支具有國際視野的經驗豐富的研發團隊,及一系列原創靶向藥物管線?;诠緢F隊30多年核受體首創藥物開發的基礎,以及國際領先的核受體藥物開發技術,公司圍繞腫瘤、代謝性疾病、及其他重大疾病領域,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核受體原創 (first-in-class) 新藥。公司將立足中國,走國際化道路,確保產品的創新性,不斷增強國際競爭力及提升公司的價值,力爭5-10年成為創新型核受體小分子藥物領域的全球領軍者。